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张祖庆教作文】不是征婚启事,为何非写外貌? | 写外貌,有绝招

张祖庆 祖庆说 2021-10-25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


这天,我在阅读学生作文,题目是《我的同学》。读着读着,我笑了。班里居然有“十胞胎”!不信,你读读下面的文字——


不大爱笑的脸,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,高高的鼻梁下,有着一个樱桃似的小嘴……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某同学笔下的梁静蕾


一张圆嘟嘟的脸上,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,还有一张樱桃一样的嘴巴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某同学笔下的张艺云


我们班有一个叫王磊的同学,他长着水汪汪的大眼睛……高高的鼻梁……樱桃似的小嘴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某同学笔下的王磊


(其余7个同学的外貌描写,略。)


读了这些外貌描写,我无语。班级里,难道真有“十胞胎”?


我决定去“打假”。


我让这十个同学一溜儿站成一排。嘿!长得一点儿都不像!


有的,眼睛特别小;有的,嘴巴特别大;有的,鼻梁有点儿塌。


我打趣道:“大概这10个同学啊,祖先都来自一个地方——‘水汪汪’县,‘高鼻梁’镇,‘小樱桃’村……” 


同学们笑做一团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


由这篇作文,我想到了很多。


不少同学,写人作文,不管写自己,还是写别人,总喜欢先从外貌写起。且总喜欢写“水汪汪的眼睛、高高的鼻梁、樱桃小嘴”这“小三件”。似乎不写眼睛、鼻梁、嘴巴,人就不是人。


写外貌,真的必须写这三样吗?我们来看作家阿累《一面》一文中关于鲁迅的外貌描写——




我向里面望了一下——阴天,暗得很,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、五十上下的中国人。


他的面孔黄里带白,瘦得教人担心,好像大病新愈的人,但是精神很好,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。头发约莫一寸长,显然好久没剪了,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。胡须很打眼,好像浓墨写的隶体“一”字。 


我很惊异地望着他:黄里带白的脸,瘦得教人担心;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;牙黄羽纱的长衫;隶体“一”字似的胡须;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,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。




这段描写中,有“眼睛、眉毛、嘴巴”吗?没有!


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鲁迅先生的“瘦”、“一字胡”、“短发”,这是为什么?


细读全文,你就会发现,这三点,是鲁迅先生最明显的特征。


“瘦”,说明鲁迅长期劳累;“一字胡”,是鲁迅脸部的醒目特征;直立的“短发”,象征着鲁迅不屈的精神。


 还有一点值得提醒,作者写鲁迅的外貌,不是单单在开头写的,而是分散在全文各段。因为这是初次见面,对这个人只留下大致的整体的印象,是瘦。慢慢地,慢慢地,人物印象逐渐清晰起来。到最后,对他的头发、胡子,印象更深了,所以,作者反复写他的“瘦”、“短发”、“一字胡”。


这篇文章,我们可以获得两点启示:


首先,要想一想,为什么写外貌?作者不是为了让大家认识鲁迅长什么样,而是为了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之情——鲁迅工作那么繁忙,身体那么瘦弱,对素昧平生的青年,如此热心,怎不让人肃然动容!


其次,我们还要想想,怎么写外貌?作者抓住鲁迅最明显的特征,采用了逐层渐进的方式,让鲁迅的肖像从一个大致模糊的轮廓,到最后清晰的面孔,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。


反过来看不少同学的作文,总是一上来就写外貌。有没有必要呢?我说呀,写人文章不一定都要从外貌开始写。小学课本中,好多写人的文章,并没有人物外貌描写,依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,比如《刷子李》《临死前的严监生》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》等。


写人作文,外貌并不一定是必须要写的(除非,你写的是征婚启事)。因此,今后写作文,在动笔之前,我们一定先要想一想:这篇作文,真的一定要写外貌吗? 如果要写,这个人跟别人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?


这样,你就知道该不该写,怎么写外貌了。


如果你为了赞美某同学虽然家里很有钱,但非常朴素,那么,你可以写一写穿着打扮;


如果为了表现一个同虽然长得五大三粗,但心灵手巧,那么可以写一写粗犷的外表;


如果为了表现一个街头鞋匠虽然衣着寒碜,但心灵高尚,你可以写一写邋遢的外貌;


如果为了写一个同学做事认真负责,那么,你不一定要写外貌——写了,等于白写。


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外貌描写吧(下面的打油诗,是张老师写的,希望你能有所感悟)。




           

  瞧,作者只写了罗老师的穿着、 头发、笑容,寥寥数笔,一下子就勾勒出了酷酷的老师形象。

 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


精彩的外貌描写,能让人物特点更加鲜明。比如,《少年闰土》一文的外貌描写,就很精彩:“他正在厨房里,紫色的圆脸,头戴一顶小毡帽,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……”一个健康活泼的海边少年形象呼之欲出。


闰土有眼睛、有鼻梁、有嘴巴,鲁迅为什么不写?因为闰土这些部位,和其他小朋友相比,没有什么特别。所以,不写。“紫色的圆脸”,是因为闰土长期在海边,被海风吹的;“小毡帽”写出了绍兴的地方特色;“银项圈”写出了父母对他的爱。你看,寥寥数笔,如此精彩!


所以啊,写人,只有抓这个人独一无人之处,才能让人过目难忘。


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笔下的杨二嫂——


“我吃了一吓,赶忙抬起头,却见一个凸颧骨,薄嘴唇,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,两手搭在髀间,没有系裙,张着两脚,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。”


鲁迅用“细脚伶仃的圆规”来形容一个刻薄而瘦瘦的女村妇女,多么形象,多么传神。


可见,写人外貌,不要老三样,更不需要从头写到脚。而要抓住这个人最醒目的特征来写,以少胜多。




除了抓人物鲜明特征来写,老师再教给大家第二招:“漫画式特写镜头”,就是用适当夸张的方法,聚焦人物某个部位,让人物形象深深地留在读者脑海里。


例如,《金钱的魔力》一文,作者马克.吐温,把镜头聚焦到伙计托德的脸部表情——


“他微笑着接了过去,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,里面还有折纹,还有皱纹,还有螺旋纹,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;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,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,变得毫无光彩,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、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。”


作者抓住“笑容”,适度夸张,一个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形象,栩栩如生。


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的外貌描写。



小作者抓住独特的眼睛和浓密的黑发,适当采用了夸张的笔法,可爱的弟弟,跃然纸上。


今后,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这样的写法,抓住这个人最醒目的部位,适度夸张地写。也许,你笔下的人物,就像漫画一样,给人印象深刻了。


写外貌,并不难;抓特征,善夸张。这16个字,你记住了吗?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